? 本文頭圖由視覺中國提供版權,未經(jīng)允許,請勿使用。
Spotify是否會翻車?
離2017年結束還剩3個月,而距“Spotify將于年底上市”的傳聞期限也越來越近。每到緊要關頭就逢多事之秋的Spotify,果然還是沒機會安穩(wěn)地度過IPO之前的最后時光。
近期多名音樂人和唱片發(fā)行公司對Spotify提起訴訟,多達10項的指控,或許會使Spotify損失起碼10億美元。而音樂人對于Spotify侵權行為的維權,早在2015年就已經(jīng)開始,因為他們發(fā)現(xiàn)Spotify并沒有獲得平臺上音樂作品使用的機械復制權。
關于機械復制權許可,英文即“Mechanical License”,其在維基百科上的釋義為:
即音樂作品的版權所有者,授予另一方對于作品翻唱、復制、以及對于作品作曲部分進行部分采樣的許可。
當時因為這一項指控,Spotify便為此付出了7500萬美元的代價。如今,面對其平臺上超過750萬首的侵權作品,憤怒的音樂人和發(fā)行公司想讓Spotify付出更多。
而另一邊,Spotify最大競爭對手Apple Music也對Spotify步步緊逼。有網(wǎng)友發(fā)現(xiàn),Spotify的網(wǎng)頁服務不再兼容蘋果的Safari瀏覽器,蘋果方面也以“存在潛在安全問題”為由將Spotify拒之門外。Spotify與Apple Music表面的平和終被打破,兩家似乎是要“撕破臉”的節(jié)奏。
據(jù)最新披露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目前作為全球第一大音樂流媒體平臺的Spotify,用戶總數(shù)已超1.5億,付費會員用戶近6500萬,并有望在今年結束之后付費用戶總數(shù)上7字頭。
緊隨其后的Apple Music,其會員用戶雖僅有3000萬左右,但另據(jù)Music Watch調查結果顯示,目前,蘋果手機用戶每5人中就有1人使用或曾使用Apple Music,同時Apple Music也是所有提供會員服務的流媒體音樂平臺中,最受iOS用戶歡迎的。
而在9月13日蘋果新品發(fā)布會之后,Apple Music借新產(chǎn)品占領更大市場的野心也許會被進一步滿足。除了新款iPhone手機,Apple Watch Series 3也成為Apple Music的全新載體,可供用戶在路上隨意播放Apple Music曲庫中的4000萬首歌曲。音樂體驗再次被科技驅動。
也許10月,用戶就可以用Apple Watch Series 3聽歌
保守估計,目前全球iPhone手機的用戶已經(jīng)超過5億,按照蘋果某高層的說法,以iPhone目前的市場覆蓋率,如果Apple Music也推出免費模式,那么其用戶數(shù)量起碼會超過4億。
在音樂先聲看來,Apple Music與Spotify在用戶總量和訂閱用戶之間存在的差距,很大一部分是由Spotify免費模式造成的。當用戶有了可以免費聽歌的渠道,對于音樂付費的意識和需求就會被分散、降低。國外相關媒體則認為,像Spotify、YouTube這類平臺的“免費+廣告”模式,也許在2-3年內就會逐漸關閉。
于是,通過手機等硬件終端或者運營商,來擴大流媒體的用戶接觸面,是目前互聯(lián)網(wǎng)音樂公司的一條可行之路,但仍未被充分重視。數(shù)據(jù)顯示,目前在中國地區(qū),手機出貨量的前四位都被國產(chǎn)手機占據(jù),近60%的市場被國產(chǎn)品牌把控。
以華為手機為例,其已經(jīng)與QQ音樂達成合作,取代了之前的蝦米音樂。但目前手機制造商與互聯(lián)網(wǎng)音樂平臺之間,更多還是處在版權合作的層面,而對于音樂平臺自身新用戶引流、用戶粘性的培養(yǎng),仍沒有太大幫助。
正如Spotify和Apple Music之爭,除了Apple Music有個“好爸爸”而無需過早擔心生存、盈利問題之外,Apple Music背后所依托的龐大的蘋果產(chǎn)品體系,才是Spotify最應該忌憚的。
像是之前,蘋果要求從微信打賞中抽成30%,迫使微信關閉了iOS端的打賞功能。只要掌握了入口,除了走過路過的都要交“過路費”之外,市場規(guī)則也成了由少數(shù)方掌握話語權。
說到這里,又不免讓人想到前兩天吵得沸沸揚揚的“版權局約談音樂公司、音樂服務商,疑似叫停獨家版權”的事情。從音樂行業(yè)的角度來講,版權在當下確實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平臺的話語權,收割用戶的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對手的發(fā)展。
但被視為“毒瘤”的“獨家版權”,除了平臺獨占這種情況之外,還包括被大眾所誤解的獨家版權代理。
以目前的形勢來看,平臺獨占不會長久,這從TA互換版權這件事也可以看出;同時,獨家版權代理的形式在國內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不給力的情況下,也是音樂人維權、杜絕盜版的一記策略,我認為有比沒有好;同時,它在更多情況下更像是行業(yè)各機構發(fā)展完善過程中的過渡形態(tài),但不會一直存在。
在音樂先聲看來,版權的全面開放指日可待,而許多人所期待的“一家獨大”的情況并不會出現(xiàn)。
首先,版權的全行業(yè)共享,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杜絕盜版音樂、翻唱歌曲在不擁有版權的平臺上出現(xiàn),平臺同時擁有各自對于版權的監(jiān)管職責;其次,版權的全面開放,也有利于平臺之間音樂內容付費策略的制定,而不會出現(xiàn)相同內容,有的平臺需要付費有的則免費,而導致用戶流失的情況。
目前,在“版權局約談”事件之后,業(yè)內呼聲比較高的音樂付費形式,是Apple Music式的完全付費。更大范圍的數(shù)字音樂內容付費,是在線音樂行業(yè)未來發(fā)展的趨勢;并且,中國年人均音樂消費才1塊錢的現(xiàn)實,可以說是對于行業(yè)的當頭一棒,如果當下平臺之間再各自畫地為牢、或者默許侵權行為的存在,那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。
如果說之前國內各大平臺的“同行偶像”是Spotify,那么我認為如今可以改成Apple Music了。平臺作為音樂作品的流通平臺連接了消費者和音樂人,那么為了讓各方放心,平臺理應作出表率。
也許,全面付費會成為未來中國數(shù)字音樂的最終歸宿。而如今各平臺只有從版權到運營更加得開放,才能共同推進付費進程。
未來中國音樂市場的四大趨勢是:一是音樂內容的多樣化,朋克、嘻哈、民謠等長尾內容將越來越有吸引力;二是社交互動創(chuàng)造新的音樂消費方式;三是線上平臺提升線下體驗;四是技術創(chuàng)新打破傳統(tǒng)使用場景。
很多平臺早已就相關領域開始各自布局,慢了就晚了。而不管獨家與否,中國音樂付費只剩一條路。
文 | 王亞男,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(chuàng)稿件,轉載及商務合作,請聯(lián)系我們。
音樂先聲現(xiàn)已入駐36氪、界面、虎嗅、鈦媒體、知乎、今日頭條、天天快報、百度百家、一點資訊、搜狐、網(wǎng)易等自媒體平臺。
*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,不代表虎嗅網(wǎng)立場
本文由 音樂先聲 授權 虎嗅網(wǎng) 發(fā)表,并經(jīng)虎嗅網(wǎng)編輯。轉載此文章須經(jīng)作者同意,并請附上出處(虎嗅網(wǎng))及本頁鏈接。原文鏈接https://www.huxiu.com/article/214969.html
- QQ:61149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