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釘科技報道]滴滴出行CEO程維在滴滴與Uber中國合并后的首個公司年會上,向公司員工和外界透露了兩個關鍵指標:一是未來5-10年,滴滴出行平臺的新能源汽車比例要超過50%甚至70%,二是未來5-10年滴滴平臺用車成本下降50%以上。
釘科技分析認為,程維的想法和滴滴出行的發(fā)展愿景都是好的,但未來5-10年要想實現這兩個目標,并不容易,很有可能程維在年會的承諾到時無法真正兌現。
滴滴新能源汽車比例不足1%
盡管新能源汽車是汽車工業(yè)發(fā)展的重要方向,也是國家的政策導向,但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,技術和市場都取得重大突破,還有相當大的難度。
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,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取得了積極進展,但面臨著復雜的產業(yè)環(huán)境,如何促進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(yè)健康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是擺在面前的考驗。
就銷量而言,雖然數量有提升,但絕對數和總體占比仍然較低。數據顯示,2014 年、2015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7.48 萬輛、33.11 萬輛,2016年總銷量預計突破45萬臺。中國汽車工業(yè)協會數據顯示,2016年我國汽車總體銷量2700萬臺,新能源汽車占比不足1.7%。
就滴滴來說,程維在年會上也透露,目前在滴滴平臺上車輛有2000萬臺,新能源汽車比例不足1%,即不到20萬臺。
而按照程維的規(guī)劃,要使滴滴平臺上新能源汽車的比例超過50%,即超過1000萬臺,假定未來5年滴滴平臺上的車輛總數不增長,則滴滴平臺上每年平均新增的新能源汽車數量也近200萬臺。即便把時間拉長到10年,每年滴滴平臺也需增長100萬臺以上的新能源汽車。
每年平臺新增100萬-200萬臺新能源汽車,這幾乎不可能。據釘科技了解,工信部已牽頭編制了《汽車產業(yè)中長期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,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將達到200萬輛,以及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達到20%以上的發(fā)展目標。
這意味著,經過5年左右的發(fā)展,我國新能源汽車總產量每年才達到200萬臺,未來8年新能源汽車比例才能達到20%。即便新產出的新能源汽車都接入到滴滴平臺,滴滴也很難實現新能源汽車占比超過50%的目標,更不用提超過70%了。
用車成本未必會下降
在滴滴與Uber中國合并之后,滴滴出行已然是網約車領域絕對的老大,具備市場壟斷地位。隨著市場地位的提升和盈利的要求,滴滴也逐漸減少和取消了各種補貼,同時也開始提升平臺服務費。特別是早用車高峰期和雨雪等天氣下,滴滴平臺的用車成本急劇攀升。
市場競爭趨于消失和平臺服務費的提升,讓用戶感知到的是網約車用車成本的上升。很多用戶都抱怨,網約車的價格已經與傳統(tǒng)出租車接近甚至更高。
在滴滴出行的年會上,程維表示,在未來5到10年滴滴平臺用車成本還會下降一半以上,原因在于大數據的優(yōu)化,通過拼車,通過動調,通過司機調度可以提高效率,也包括了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會降低成本,以及新能源汽車的普及。
用車成本的下降當然是好事,但釘科技認為,未來5年滴滴平臺用車成本降低50%以上基本不可能。
一是專車新政出臺后,可運營的專車數量會大幅減少。以北京為例,除了對車輛本身做出了具體要求之外,“京人京牌”成為硬性要求,即想要從事專車運營,司機需要具有北京市戶籍,車輛必須是北京市交管部門核發(fā)的本地號牌。這必然導致大量專車退出運營市場。類似的要求在全國不少城市都存在。
二是無人駕駛和新能源汽車的規(guī)模化使用任重道遠。先不提無人駕駛,即便是相對成熟的新能源汽車,按照國家規(guī)劃,到2025年比例也不過20%,并且2020年之后,國家補貼政策將退出,市場能否平穩(wěn)發(fā)展,仍具備不確定性。
三是滴滴自身有強烈的盈利內在要求。滴滴經過多輪融資,其估值近2000億,但由于此前長時間的補貼大戰(zhàn),以及并購等,滴滴的并沒有實現規(guī)模盈利。在與Uber中國合并之后,滴滴取得了市場的絕對統(tǒng)治地位,無論是投資人的要求還是公司發(fā)展的需求,滴滴都需要更多的盈利。
從以上三點看,可運營車輛的減少,新技術和新能源汽車的發(fā)展遲緩,以及公司規(guī)模盈利的內在需求,都會讓滴滴背負更大的成本壓力和盈利要求。因此,程維說的未來5-10年,在滴滴平臺上出現成本下降50%,未必能如愿實現。
- QQ:61149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