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梵高遇見快手:一場“曲高不和寡”的大眾美學普及實驗
在一個人口超過75億的世界尋找梵高的痕跡,堪稱輕而易舉。3000余幅梵高真跡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及私人藏家手中;攝影技術與電影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,誕生了至少30部以梵高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和展覽,要計算輻射人群,億是最合適的單位;它出現(xiàn)在中國孩子的美術課本和作文、歐洲青年的藝術讀物和美國人的日常畫作里;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搜索引擎不到半秒就能展示有關梵高的一切??刹哒谷俗T甯還是常常覺得,梵高離這個時代最廣闊的人群仍
2019-08-08 16:52:14
來源:釘科技??

在一個人口超過75億的世界尋找梵高的痕跡,堪稱輕而易舉。3000余幅梵高真跡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及私人藏家手中;攝影技術與電影工業(yè)的發(fā)展,誕生了至少30部以梵高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和展覽,要計算輻射人群,億是最合適的單位;它出現(xiàn)在中國孩子的美術課本和作文、歐洲青年的藝術讀物和美國人的日常畫作里;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,搜索引擎不到半秒就能展示有關梵高的一切。

可策展人譚甯還是常常覺得,梵高離這個時代最廣闊的人群仍顯得“太遠”。參觀的人潮往往只會在一副畫作前停留6秒,影像作品始終隔著一塊屏幕,在展覽和藝術師資無法抵達的地方,梵高依舊是一件櫥窗里的奢侈品,可見卻不可感。

今年夏天,決心“做點什么”的譚甯引進策劃了“心靈的暢想——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”展。全場不展出一幅真跡,卻造價不菲——超過200幅梵高畫作的全息視頻影像作品在360°全息全景超高清激光投影設備和VR技術的加持下重現(xiàn),原創(chuàng)音樂聲中畫面動了起來,麥田上的烏鴉飛過、杏花依次開放、水中的螃蟹慢吞吞地挪動鉗子……

定格瞬間的油畫被技術延續(xù)了生命,審美在這里有了更柔軟的觸角。譚甯說,將新的技術引入藝術領域,是為了放大人們對于觀看方式、身體經(jīng)驗和環(huán)境關系的關注,最終讓觀眾“在更深的層面上接近真實”。1.jpg

而在幾英寸的手機屏幕里,梵高的《星月夜》復活了。主辦方之一的皕博國際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快手達成合作,這幅名畫“改頭換面”,成了快手短視頻里的兩款魔法表情,輕點屏幕,天空和地面被覆蓋,藍綠色的星云在小小的屏幕里旋轉(zhuǎn)、躁動、糾結(jié),夜空卷曲而活躍。

人宛如置身流動的星空之中。天空分離和地面識別技術解構(gòu)再造了這幅世界級名畫,在短視頻里,腳下的地面是星云,頭頂?shù)奶炜找彩牵@兩款魔法表情帶著撲面而來的藝術氣息和滿滿的硬核科技感,快手用戶用像浪一般的“666”回應了對此的喜愛。

譚甯不斷劃動著手機屏幕,越來越多意想不到的評論,跟隨這些梵高魔表的短視頻冒了出來。

 “這是二向箔打擊后的太陽系?!?/p>

“生生不息,源源不斷。”

“也許梵高早已參透宇宙維度的秘密。這或許就是星空本來的模樣。”

這些評論超出了她對快手這個國民級短視頻平臺的認知,但又令她頗為感動。視頻的拍攝地有的在美國,有的在北上廣深,也有的在四五線小城,還有的在工地、在農(nóng)村、在大山。常被束之高閣的梵高和過往快手里的任何一個魔法表情一般,走進了千家萬戶,藝術以最本源最親切的姿態(tài),和這個國度不分年齡、不分性別千千萬萬的人發(fā)生著聯(lián)系。

這是在信息科學與數(shù)字藝術并進的時代,才會發(fā)生的動人故事。一場關于梵高的美學普及實驗,開始了。

藝術和生活擁抱的姿態(tài)

站在1600平方米的展廳里,有一種被巨大畫作微微環(huán)抱的感覺。200余幅梵高畫作的全息視頻影像版交替出現(xiàn),夜幕下的羅納河一派靜謐,星光與燈光交相傾灑在河面;馬車噠噠前行,遠處的汽笛聲傳來,在農(nóng)田的掩映里火車呼嘯而過;太陽照射著咖啡館,隨時間的推移漸漸拉長影子,時光悄無聲息地流淌。

參觀者的節(jié)奏慢了下來。三三兩兩的觀眾席地而坐,伸長了脖子望著四面的墻壁,或者說,四塊動態(tài)的畫板。有人不停用手機拍攝短視頻,有人干脆躺在懶人沙發(fā)上觀看,還有人湊在墻根前,伸手臨摹畫作的痕跡。

“我們希望觀賞者能夠慢下來,真正地去觀察一幅畫的每個細節(jié)?!边@是譚甯的期望,許多展覽的游覽人次都不低,但一些時候難免受限于人流等因素,變成趕場式的參觀,以至于平均下來在每件藏品身上駐足停留的時間,不過6秒。    

她樂意看到觀眾在展覽現(xiàn)場“梵高躺”。那是一種更深度地和藝術接觸的方式。置身畫中,讓觀眾走進梵高的視角,去感受畫作里那些動態(tài)的生命,“激發(fā)出新的美學體驗”。

    事實證明,她成功了。藝術圈人士、科技界人士、一家三口和年輕人幾乎擠爆了展覽。一位社科院白發(fā)蒼蒼的退休學者專程找到她,說自己要趕在白內(nèi)障手術之前看一次,“看了這個也不必再去南法(指法國南部阿爾勒地區(qū),在梵高整個繪畫生涯里,阿爾勒的日子是他最為高產(chǎn)的時期,筆者注)了”;一位上海的游客因為展覽限流的緣故始終未能進場,他因此更改行程,在北京多停留三天,每天都跑去現(xiàn)場“撿漏”,最終得償所愿進場參觀。

“什么都不做,哪怕只是發(fā)呆,也很愉悅?!庇杏^眾說。

“像流動的夢境一樣,能感受到藝術家的‘自我’真寶貴?!?/p>

“這樣的地方我可以呆一天?!边@個觀眾忍不住連用了三個感嘆號,“科技進步簡直太棒了?。。 ?/p>

科技進步才帶來了這場展覽。譚甯心里很清楚,技術為藝術展示方式帶來革新以外,同樣擴散了受眾人群。

這是展覽最終牽手快手的原因?!澳軄憩F(xiàn)場的人終究是有限的。但如果是在日活超過2億的快手呢?”譚甯說,引進梵高IP并不容易,“一定要把它的方方面面深入進去,要讓盡可能多的人群去接受藝術熏陶”。

雙方的理念匯聚到了一個共同的指向:大眾化。

快手拆解了高大上的梵高畫作,用技術手段將其變換為短視頻中最常見的魔法表情,任何人在任何時刻都可以拍攝使用。相對沉悶高門檻的藝術作品,在短視頻魔法表情的剪輯制作下,以更活潑的形式呈現(xiàn)出來,一場微妙的化學反應也就此發(fā)生。

有人在自家客廳用星空之路拍攝了一段短視頻,因為效果過于逼真,評論區(qū)炸開了鍋?!白≡谶@里會不會摔倒啊?”這人說罷還狐疑地補了一句,“該不會是油漆撒了吧?!边€有人焦急地發(fā)問,“多少錢做的這個效果?在哪做的?”還有人酸溜溜地問:“投影儀效果這么好啊,一個月要多少電費?”

慢慢地,了解梵高的用戶也冒了出來,“梵高的畫復活了!?。 边€有人開玩笑,“我怕是梵高給你畫的設計圖?!币灿腥藭诚耄?“如果天空真的是這樣,我們會是怎樣的感覺?”

3.jpg

成千上萬條評論陸陸續(xù)續(xù)蹦出來,梵高和藝術突然成了家長里短嘮嗑的主題。

“干工地的想不到那么好的環(huán)境來拍這個走進梵高?!?/p>

“初代奧特曼要出來了!”后面馬上有人反駁,“這是太陽系被二向箔吸進去的樣子。星系中央黑洞強大的引力導致光線軌跡變化,引力透鏡。”

“靜態(tài)的畫,動態(tài)的視覺?!庇腥烁u,“也許人類的精神世界就是全宇宙?!?/p>

還有人很自豪,“人家是五毛特效,咱這是高級免費特效!”

在這些由五花八門評論匯集成的感受里,沒有標準釋義,只有一個個用不同視角感知美的答案。

譚甯注意到一個細節(jié),這些參與互動拍攝和評論的用戶,分布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,她看到了在大洋彼岸的,在北京南京浙江的,在寧夏東北廣西的,城市、鄉(xiāng)村、高樓、大山,他們對著同一片天空拍攝,也對著柏油馬路、農(nóng)田、石子路、泥巴地拍攝。

事實上,因為成本及硬件要求,她的計劃只是在國內(nèi)幾個大城市設展,終將有許多地方難被輻射,可這場在快手端內(nèi)生動的互動正在接觸更廣袤的國土,她更欣喜于“每一條評論都帶著體溫。藝術就是這樣,可以很學術,可以很抽象,也可以很大眾很平民”。

在她眼中,技術讓溝通無限制,卻也設置了門檻。那些被隔離的人群往往又是被忽略的沉默者——不管在現(xiàn)實世界還是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。幸運的是,這一次當技術的阻礙被跨越,這些人群身上表達出的內(nèi)容與故事,讓人感觸良多。

畢竟,那是藝術與生活緊密擁抱的姿態(tài)。

 

 “我想做這幅畫上的一顆星星”

如果數(shù)量可以衡量藝術鑒賞力,這段時間的快手端內(nèi)也許是藝術氣息最濃厚的地方之一。打開任意一個有關梵高魔表的短視頻,幾百萬的播放量之下,評論區(qū)要么是熱熱鬧鬧的打趣和科普,要么就是層層疊疊的666浪潮里,時不時涌動起幾個感性認真的評論。

有人在評論里說,“這不是梵高的星空,是梵高向往的世界。”

內(nèi)蒙古烏蘭察布的一個寶媽認真地寫下,“天空中飛卷的星云,好像鮮花一樣怒放,那柔韌的枝條雖然力量微薄,卻無畏地抽向天空。所以,星空它是一種力量。”

后面跟著的年輕人從魔表里,聯(lián)想到了梵高作畫時的狀態(tài),“就是這雙手,包裝過書籍和圖畫,又安撫過貧寒傷病的人們?,F(xiàn)在,這雙柔弱的手掌握了畫筆?!?/p>

“他的痛苦經(jīng)歷像一根炭筆,在性格特征中留下深深的畫痕,在之后的藝術表達中,總是會不經(jīng)意的流露出這種痕跡。”討論還在持續(xù)。

“苦難不停地擦拭著藝術的靈魂?!庇腥俗鹘Y(jié),無人知曉、精神抑郁、割耳,梵高的生平和苦難掛鉤,令人嘆息?!坝行铱戳嗽跂|京收藏的向日葵,感覺飽受摧殘卻富有憧憬的氣息,不過更重的是綻放卻又要枯萎凋零的無奈?!?/p>

擁有高贊的一條評論是:“我想做這幅畫上的一顆星星。”

在譚甯眼中,這些充滿共情和感性色彩的評論,最好地詮釋了梵高魔表和這場展覽的真諦,因為“這些以最新科技為支撐的藝術體驗,有賴于技術,但是,自然、人以及人的真實的身體經(jīng)驗才是新媒體數(shù)字藝術的核心”。

4.jpg

(展覽現(xiàn)場,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)

只是,為了實現(xiàn)這場線上的美學普及實驗,快手魔表設計和技術相關人員需要完成對地面識別技術的開發(fā),這是領先于業(yè)界的技術,難度不低。在實現(xiàn)上需先畫出草圖,再由負責3D設計的工作人員將魔表中動態(tài)的部分“用自己的手一點點調(diào)出來”。

“以往魔表重要集中于人身上,而地面藝術形式一改以往以人為主的特點,是一種跳躍性的創(chuàng)新?!笨焓帜П硐嚓P負責人說。

他們的努力最終促成了星月夜在快手上的“復活”。原本畫作以靜止的狀態(tài)體現(xiàn)斗轉(zhuǎn)星移,如今卻重歸畫面定格前的時刻,星空下,流動絢爛之美盡顯。

不過,年輕的魔表設計人員更渴望,讓外界看到這些感性而真摯的快手用戶,“快手本身也有很多精致很美的東西存在”。在他看來,梵高的名畫是世界的寶藏,應該被全人類共享,但很多人一輩子都難以得見真跡。雖然現(xiàn)代藝術展有多種與科技結(jié)合的呈現(xiàn),但此次與快手結(jié)合是全新的嘗試,這可以“增加梵高名畫的人口輻射度,達到藝術普及的效果”。

譚甯則認為,這場集體的魔表拍攝“曲高不和寡”,無關審美高低,無關拍攝背景,他們和在北京參觀“心靈的暢想——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”展的人群,乃至相隔萬里的荷蘭梵高藝術博物館參觀的人潮一樣,說到底,都是一群欣賞美、感受美、追尋美的人類。他們所做的,都是一種對美最本能的反應。

唯一不同的是,快手的加入,讓這場美學普及實驗的開展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。譚甯說,流量蘊藏的價值,不止于經(jīng)濟,更事關美學普及。新媒體時代,快手和策展方共同承擔了大眾美學普及的責任和使命。

她很喜歡快手和梵高的結(jié)合點——魔表。魔法表情的意義就在于“魔法”二字,那是一種無論身在何地,都可以在一瞬間呈現(xiàn)的“魔法”,充滿了想象力和藝術感。快手的魔表設計人員說,不管你在公園還是農(nóng)田,不管你身處怎樣的地方,點擊魔表的按鈕,星月夜都會迅速占滿你的屏幕。他說,藝術撲面而來和人類相擁,“那是一瞬間的驚喜與魔法”。

最新文章
1
海信家電2024年報:新風空調(diào)市占率第一 進入AI空氣管家時代
2
2025快手磁力大會:加速“生成新商業(yè)”,AI全面重塑商業(yè)經(jīng)營
3
三星推出AI神家電,中國家電的AI智慧生活解決方案何時到來?
4
索尼集團成員Aniplex上海線下店煥新開業(yè),開創(chuàng)IP+沉浸互動新空間
5
2025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(CICE)德國推介會在柏林成功舉辦
6
DeepSeek的低成本神話后,云大廠們?yōu)楹芜€要增加算力投入
7
AI智啟生活 第15屆深圳國際移動電子展亮點“劇透”
8
4年前理想李想和特斯拉陶琳說的話,值得所有人深思
9
TCL上新Mini LED電視,T7L為何“最能打”,Q9L為何“最值得買”?
10
八年前用A9帶火屏幕發(fā)聲技術的索尼,今年會有OLED新品嗎?
11
海信視像發(fā)布2024年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報告:以綠色科技推動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
12
都叫“養(yǎng)鮮”冰箱,格力、容聲有啥不一樣?
13
財報觀察:2024全球智能家電銷量第一品牌,講好新故事?
14
續(xù)航滅霸 +倍強大 vivo Y300 Pro+正式發(fā)布
15
BOE(京東方)f-OLED柔性顯示技術策源地論壇舉辦 攜手中關村論壇共筑科技創(chuàng)新高地
16
海信視像2024年營收凈利雙增,高端穩(wěn)步增長,蟬聯(lián)世界第二
17
精裝修熱水系統(tǒng)市場外資占優(yōu),高端住宅需求點燃新增長(2025年1-2月)
18
AI家電:技術狂歡還是實用革命?
19
中國半導體并購潮起
20
小家電市場表現(xiàn)低迷,2025年小家電市場面臨嚴峻挑戰(zhàn)
關于我們

微信掃一掃,加關注

商務合作
  • QQ:61149512